\*ad-sense*\
Select Page

原子結構與放射衰變

原子結構

原子(Atom)的結構

  • 原子極大部份的質量及所有的正電荷都集中在一體積極小範圍內,稱為原子核
  • 在原子核外圍,只有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運行。
  • 原子是由三種基本粒子組成:質子、電子、中子
  • 原子的電子及質子數目相同,所以原子為中性,即不帶淨電荷。
  •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於原子核。
質子 (Proton)
  • 質子的符號為 (p^+) 是原子核構成的部分,不能移動。
  • 帶正電荷,電荷大小為:(+1.6×10^{-19})C。
  • 質子質量為 (1.67262192 × 10^{-27} ) kg 或相對原子質量為1.0078 amu。
中子 (Neutron)
  • 中子的符號為 (n) 是原子核構成的部分,不能移動。
  • 中子不帶電荷。
  • 中子是原子核構成的部分,不能移動。
  • 中子質量為 (1.674927471×10^{−27} ) kg 或相對原子質量為 1.0087 amu,稍為比質子的質量大一點。
電子 (Electron)
  • 電子的符號為 (e^{-})
  • 電子帶負電荷,電荷大小為: (-1.6×10^{-19}) C。
  • 電子圍繞原子核轉動。
  • 電子的質量是 (9.109 383 56 ×10^{-31}) C  或  (5.48579×10^{-4}) amu,比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小1千倍以上。

影片:原子結構介紹

原子序和質量數

  • 原子序數 (Z) 等於原子的質子數目
    • 例如氦原子有 2 個質子,它的原子序數為 2。
  • 質量數 (A) 是原子的質子數目和中子數目的總和
  • 原子的符號的寫法。假設元素 Y 的原子序為 Z,質量數為 A ,原子符號是:
    \({}^{A}_{Z}Y\)

同位素

  • 同位素是是指原子序數 Z 相同,但質量數 A (中子數目) 不同的原子。
  • 例子: 碳原子有兩個同位素,分別是:\({}^{12}_{6}C\) 和 \({}^{14}_{6}C\)。

    放射衰變
    Radioactive Decay

    DSE 學習目標:

    • 認識不穩定核素中發生的放射衰變

    • 檢測放射衰變的無規本質

    • 說出樣本放射強度跟末衰變原子核數目的正比例關係

    • 定義半衰期為放射性核數目减半所需的時間

    • 以衰變曲線或數據測定放射同位泰的半衰期

    • 認識本底輻射的存在

    • 解決有關輻射衰變的問題

    • 以衰變指數方程 (N = N_0 e^{-kt})表達仍末衰變的原子核數

    • 以衰變指數方程 (N = N_0 e^{-kt})解決問題

    • 連繫衰變常數和半衰期

    原子核衰變

    • 有一些原子核不穩定,會進行衰變過程,產生放射現象。

    \(\alpha\) 衰變

    • \(\alpha\) 粒子是氦的原子核
    • 有些較大的原子核 (A > 200) 會出現 \(\alpha\) 衰變。 衰變後,子核 (daughter nucleus) 的原子序數及質量數下降,子核的質量數減 4 、原子序減 2
    • 衰變方程為:
      \(\rm{}^{A}_{Z}X \longrightarrow {}^{A-4}_{Z-2}Y + {}^4_2He\)
    • 例如鈾-238 會進行 (alpha) 衰變,以方程表示就是:
      \(\rm{}^{238}_{92}U \longrightarrow {}^{234}_{90}Th + {}^4_2He\)

    \(\beta\) 衰變

    • \(\beta\) 粒子是高動能的電子。
    • 在\(\alpha\) 衰變。原子核中的一顆中子會蛻變成一顆質子和一顆電子。中子會留在原子核中,電子會從原子核中射出來,放射出來的電子就是\(\beta\) 粒子。
    • 衰變後,子核 (daughter nucleus) 的原子序數上升 1 ,而質量數不變。
    • 衰變方程為:
      \(\rm{}^{A}_{Z}X \longrightarrow {}^{A}_{Z+1}Z + {}^0_{-1}e\) 
    • 例如釷-234 會進行 \(\beta\) 衰變,子核的質量數不變 、原子序加 1 ,以方程表示就是:
      \(\rm{}^{234}_{90}Th \longrightarrow {}^{234}_{91}Pa + {}^0_{-1}e\)

    \(\gamma\) 衰變

    • 有些原子核進行完 \(\alpha\)  和 \(\beta\)  衰變後,會因為還有較多的能量而不穩定。這些多餘的能量會以 \(\gamma\) 射線的方式釋放出來。
    • 衰變後,子核的原子序數及質量數不變,並無新元素產生。
    • 衰變方程為( *表示該原子核有較多能量):
      \(\rm{}^{A}_{Z}X^* \longrightarrow {}^{A}_{Z}X +\gamma \) 
    • 例如鈷-60 會進行 \(\gamma\) 衰變,子核的質量數 、原子序不變 ,以方程表示就是:
      \(\rm{}^{60}_{27}Co^{*} \longrightarrow {}^{60}_{27}Co + \gamma \)

    衰變系

    • 放射性核素衰變後產生的子核不穩定,則子核會繼續衰變,直到原子核穩定下來。這一系列的衰變稱為衰變系。
    • 衰變系例子:
      \({}^{238}_{92}U \xrightarrow{alpha}{}^{234}_{90}Th \xrightarrow{beta}{}^{234}_{91}Pa\xrightarrow{beta}{}^{234}_{92}U\)

    放射的無規本質

    • 我們不能預測哪粒原子在何時衰變,放射衰變並不能預測,衰變過程是隨機的
    • 同類的原子以相同的概率作衰變。
    • 實驗的結果往往略為偏離理論值,放射衰變的隨機性被視作放射實驗的誤差來源之一。

    半衰期

    • 半衰期是指未衰變原子核數目跌至原先的一半所需的時間。
      • \( N = N_0 (\frac{1}{2})^{\frac{t}{t_{1/2}}}\)
        • \(N\) = 在時間 = t 時, 未衰變原子核的數目
        • \(N_0\) = 開始時未衰變原子核的數目
        • \(t\)= 時間
        • \(t_{1/2}\) = 半衰期
      • 例如:開始時原子核的數目為 10000,當 t = 4 個半衰期,未衰變原子核跌至 1250。

      圖片:時間每過 1 個半衰期,原子核的總數量會減半。

      指數式衰變

      • 放射衰變是一個指數式衰變,可以透過以下公式去描述:
        \( N = N_0 e^{-kt}\)
        • \(N_0\): 開始時未衰變原子核的數目
        • \(N\): 經過時間 t 未衰變原子核的數目
        • \(t\): 時間
        • \(k\): 衰變常數
        • \(e\): 數學常數(有時又叫做自然底數或歐拉數) ≈ 2.718

      放射強度 (Bq)

      • 放射強度即是放射源的衰變率。
      • 單位是每秒鐘的衰變次數 \(\rm s^{-1}\)
      • 放射強度是正比於當前未衰變原子核的數量,即:
        \(A=kN\)
        • \(A=放射強度\)
        • \(N=未衰變原子核的強度\)
        • \(k=衰變常數\)
      • 由於 \( N = N_0 e^{-kt}\) ,\(A\) 放射強度亦等於:
        • \(A=A_0e^{-kt}\)
      衰變常數 (Decay Constant, k)
      • 單位: \( \rm s^{-1}\)
      • 衰變常數是在每單位時間的衰變概率,即是
      • 衰變常數\(k\) 與半衰期\(t_{1/2}\)之間有個關係:
        \(k=\frac{ln{2}}{t_{1/2}}\)

        放射現象和核能課題

        輻射與放射現象

        原子結構與放射衰變

        核能